首页> 资讯> 详情

古代文人的砚铭情结

2023-07-31 11:27:37 来源:团结报


(资料图片)

宋代抄手澄泥砚(侧面)

笔墨纸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,其中砚主要用于研磨、盛墨和掭笔,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,被《砚谱》列为四宝之首:“谱言四宝,砚为首,笔墨兼纸,皆可随时收索,可与终身俱者,唯砚而已。”古代文人多爱砚,有的几乎到了成痴的地步,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中不但收藏了多方名砚,还写诗作文对各种砚台品头论足。大书法家米芾亦是爱砚用情至深之人,与得到手的名砚同床共枕不离左右,留下“米芾索砚”的佳话。

“砚以铭为贵。”砚铭是镌刻在墨砚上的文字,是对砚的说明和补充,早在五代时期就已出现,到宋代始具有一定的文学和书法意味,载入四库全书的《西清砚谱》中就录有宋代苏轼东井砚、从星砚、米芾兰亭砚等砚铭。古代文人将刻砚、赏砚、藏砚视为风雅之事,喜欢在自己所钟爱的砚台上刻上铭文,使之墨香馥郁,不但为文房添色不少,还令砚身价倍增。砚铭多以纪年、题名、赞颂、箴戒、述志、抒情、鉴赏、馈赠等为内容,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

古人所刻砚铭,虽然受地方狭小所限只能寥寥数语,但大多富含哲理,兼具风雅,缘物寄情言志,发人深思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曾在一方端砚上刻写砚铭:“润比德,式以方,绕玉池,注天潢,永年保之斯为良。”寥寥数语道出端砚的轮廓、质地和深厚底蕴。南宋爱国将领岳飞亦可写过砚铭:“坚持守白,不磷不缁。”以端砚磨不薄、染不黑的坚贞高洁的品质来激发自己。

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使用过一方长方抄手形澄泥砚,色呈鳝鱼黄。砚底挖空,两边为墙足,可用手抄底托起。砚面受墨处为瓶形,瓶口琢为墨池。砚堂部位经过无数次研磨之后,留下了磨损的凹痕和陈年墨渍的痕迹。这方宋砚身上刻有陆游篆书铭文“老学庵简书第二砚”和铭印“陆”,此外还留下了清代书画家高凤翰、金农、黄易等人的砚铭,可谓集砚铭之大成者。

高凤翰为清代书画家、篆刻家,曾著《砚史》,其所刻篆书铭文是:“出剑南来燕市归我西亭文字喜,雍正戊申后学高凤翰铭。”金农为清中期画坛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其隶书铭文为乾隆十九年(1754年)所刻:“仙骨坚,玉之清,子何来,五羊城”,下方楷书字略小,为“甲戌季夏杭郡金农铭于僧庐”。黄易为清代“西泠八家”之一,精于篆刻,其镌刻砚铭为篆书“陆放翁遗砚”,侧铭略小:“嘉庆五年六月黄易题于济宁官廨之蓬莱阁时年五十有七”。砚额及两侧分别镌刻有篆、楷、行、隶体等款识共177字,使砚台显得文风古朴,翰墨大气。砚质细润柔和,造型浑厚古朴,线条简洁,刻工苍劲精美。

澄泥砚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“四大名砚”之一,与端砚、歙砚、洮砚齐名,史称“三石一陶”。历史上,文人雅士皆视澄泥砚为文房至宝,苏东坡曾以“举世争称邺瓦坚,一枚不换百金顺”来赞美澄泥砚。

“简书”是用于告诫、策命、盟誓等的文书,也指一般的文牍。“老学庵”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浙江绍兴时的书斋名,陆游曾在此撰写《老学庵笔记》。根据砚上的篆书铭文“老学庵简书第二砚”来看,这方抄手澄泥砚应该为陆游藏砚中的第二方简书砚。可见陆游在著书撰文的过程中,这方抄手砚曾与之朝夕相伴,留下许多翰墨怡情。

(李笙清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快手电商开展无货源店铺行为专项治理
下一篇:最后一页